众所周知,智能交通作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各地不断推进建设的重点。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的推进,城市智能交通也开始逐步进入以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为特征的新阶段。
近几年,智能出行服务、智能车路协同体系建设,以及基础设施智能化等与智能交通相联系的产业开始加速落地。车路协同、智能视频、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构成了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基石。
大数据服务“智慧交管”建设
天津公安交管部门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和科学算法实现了交通信号灯自动科学配时,通过埋设在道路上的万余个地磁车辆检测器实时采集交通流量信息,同步启动“自适应”模式,优化和调整系统控制的路口和区域内的交通信号配时。
公安交管部门还与“高德地图”合作,将道路信息与人们在驾驶中遇到的交通情况通过地图共享,这些都会促使人们驾车时常能赶上信号灯“绿波带”,实现往来车辆高效通过。
大数据在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方面也很“卖力”。去年,交管部门启用的“慧眼系统”,被提前录入违法嫌疑车辆信息,该车上路时,执勤交警会通过系统收到预警,从而拦截、核实、查处违法车辆。而此前,公安交管部门还运用“大数据”思维,对驾驶证处于暂扣期还驾车上路的驾驶人展开排查,利用“缉查布控系统”检索功能,与各类影像资料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筛选比对,再组织布控、精准查处。
民意数据助力交管服务更完善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这也是交管部门面临的大数据挑战。从网上便民平台的发布的信息和留言、到网络自媒体的发声,以及“天津交警”官方微博、微信、头条号新媒体平台每天发布交管信息……全方位的“大数据”被不断深度应用在“智慧交管”建设中,解决了市民与“交通出行”有关的诸多不便难题。
由公安部研发的“公安交通管理局互联网交通安全服务管理平台”官方网站及其同系统手机应用“交管12123”已经被驾驶人所广泛熟知、使用。除了可以在线查看交管信息、办理交管业务,与88908890政府电话服务热线服务民生的初衷一致,这两个网络平台也是公安交管部门与交通参与者相互沟通信息的桥梁。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技和设施保障支队的交警李雅君说:“通过多方面收集到的群众对交管部门业务的咨询、建议和意见,以及大家在出行中遇到的各类突发事件等信息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群众的需求与偏好,对我们优化系统,完善便民渠道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车路协同创新智慧交通
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这项技术是信息技术与汽车和交通两大行业相融合的结果。
如何服务应用于道路交通?
首先,它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精准的出行服务。例如,我们在出行可以获得车辆驾驶人以及车辆的相应信息,车辆驾驶人的驾驶证的年检信息,以及车辆的违法信息的状态,这是出行前就可以提前了解到的。
其次,在出行的过程中,你可以事先预知到出行线路上的交通状态,是否有拥堵,是否有施工等等。
在出行的过程中,它还可以实时了解前方红绿灯的状态,及前方交通事件,如前方出现了交通事故,系统将及时、定向推送信息到将要经过该区域的车辆。还会将有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相应的指示信息等及时推送。
车路协同是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几个方面给智慧交通创新做了很大的助推。如在交通信号控制方面,可以做到精准的感知、认知、决策;在交通组织方面,把动态、静态的信息以电子化的形式向车辆驾驶人进行推送;在交通事故预防方面,可以将事故的信息定点定向的推送,对后续的来车可以进行安全的提醒,以及可以提高交通的执法效率。
目前车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各国争相发展的创新技术,这项技术伴随着通信技术和智能网联车技术的发展,给车路协同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智能交通管控规模有望达千亿水平
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而在这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为主要核心。目前,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管控领域应用广泛,未来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管控行业发展。
RFID即射频识别,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图片来自 前瞻产业研究院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左右。
图片来自 前瞻产业研究院
目前RFID技术在我国智能交通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成功应用案例包括:国内最大的铁路机车车号识别系统(已遍及全国18个铁路局、7万多公里铁路线),各省在实施与运营中的联网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注:广东、上海、北京、重庆、福建等省市都在运营与实施中),全国各地数千个停车场RFID收费系统,各地的工厂车辆自动称重系统,公交车站车辆进出站管理系统,海关车辆进出检验系统,北京市城市汽车环保检测RFID环保信息卡系统(涉及车辆总容量达300万辆),还有正在杭州和北京推行的快速公交系统。
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及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专家预计到2024年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专家:以智能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关积珍表示,我国的交通信息化已经完成,正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中的网联化和协同化阶段,并已经开始逐步进入以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智能出行服务、高效的运营与智能管控、智能车路协同体系建设,以及基础设施智能化等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一些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在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和完善智能交通产业体系,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李连成表示,智能交通是建设交通强国的核心内容,需要推进多产业联动和协同,不断推进智能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提升交通治理体系和能力,推进创新型的交通技术研发体系,以智能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
未来的交通,定会给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